产品(作品)评选,包括产品组和概念组。设置大国重器、美好生活、未来设计三大类别。
包含但不限于:装备制造类(包括高端装备、智能机器人等)、重型装备、航天航海设备仪器、超大型计算机、尖端前沿机器(包括新能源汽车、低空飞行器等)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。
包含但不限于: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、现代轻工纺织(包括服装、日化、五金、工艺美术等)、泛家居(包括家电、家具制造、厨卫等)、CMF类(包括前沿新材料、新工艺等)、数字创意与信息服务(包括数字视听、交互设计、工业软件等)、国潮文创、时尚设计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。
包含但不限于:智慧城市(包括智慧社区、医疗、交通、文旅等)、城市公共设计、绿色生态、未来产业、社会创新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。
面向世界各地的制造业企业、设计机构、设计师以及院校、个人或团队。
由社会征选和提名候选两种方式混合产生。
1.产品组参赛作品必须为已上市产品,产品上市时间不超过两年,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技术、标准等规定。
2.概念组参赛作品必须是未在市场销售或生产的各类发明、新颖设计和美学设计的原创作品,在功能、结构、形态、技术、材料和低碳等方面有较大创新,预上市时间不早于本届大赛终评。
3.同一产品(作品)不可同时申报产品组和概念组。
4.参赛者提交的产品(作品)必须是该产品(作品)的设计方或所属方(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利方),且与他人无任何知识产权纠纷(迄今未发生或已妥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)。
5.原则上主创设计师或设计团队应该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证明材料(如专利证书、专利公告等),如正在申请(备案)相关知识产权证明或尚未取得授权的作品,参赛者需在报名时提交《BDA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声明书》。
1. 运用新科技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等解决问题所体现的创新性。
2. 依托设计带来新体验、新功能等创新性内容。
1. 以设计为手段,降本增效,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,推动设计产业发展。
2. 依托设计对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商业等提供新价值。
1. 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实践,引导整个产业向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
2. 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。
1. 对人文关怀、社会经济发展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贵献。
2. 创造新生活方式、新美学认知、新文化价值等形成的新价值观。
线上图文,采取评分制。
线下图文+实物评审,采取评分制。
线下答辩+线下实物+图文评审,采取评分制。
设置设计驱动型品牌TOP10榜单,评选出由深度理解设计创新价值的创始团队创立、并在品牌价值、创新组织、产品创新、市场影响等方面成就突出、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品牌。
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单位、设计机构。
提名候选。由被组委会认定的提名者推荐符合条件的候选品牌。
1.由创始团队、品牌价值、创新组织、产品创新、市场业绩五个方面选择将创新设计作为核心驱动力、并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高成长性与发展潜力的品牌。
2.所提交的参评材料、品牌产品、市场数据均属实、准确、合法、有效,且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、商业秘密或其他权利的情形。
品牌所从属的企业自正式注册之日起,必须有三年以上的运营历程;创始人、CEO级别的领导者对创新设计价值具有很高认知度;顶层高管中拥有担任CDO、设计副总裁的优秀设计师,负责统筹从产品研发到品牌营销全业务链的系统创新与管理。
创新设计、研发制造的产品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,全部以自主品牌营销与传播;品牌具有清晰、鲜明的用户定位、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,以高识别度的统一品牌形象设计系统输出积极的品牌理念、愿景与价值观,能对行业、市场的创新发展产生引领作用。
创新设计位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,设计部门为企业一级研发机构,CDO或设计副总裁直接向CEO或总裁汇报,组织各业务部门展开协同创新,营造被企业全员共识的设计文化。
将“用户体验为中心”的设计思维贯穿包含硬件、软件、服务在内的企业全创新链,拥有完善的产品研发设计管理系统,持续创造具有突破性创新、高用户价值的优良设计产品与服务系统。
成功的创新设计产品与服务长期位居行业、品类销售榜单前列,持续获得国内外重要设计奖的高级别奖项及各类行业奖项,托举品牌产生高成长性、高利润率的收益业绩,被产业、行业视为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的标杆。
被组委会认定的提名者对符合条件的候选品牌进行推荐。
组委会对提名候选品牌进行线上初步审核,剔除不符合参赛要求的品牌。
线下图文+实物评审,采取评分制。
线下答辩+线下实物+图文评审,采取评分制。